眼下最受關注的無疑是集成電路,也就是人們經常說到的芯片,只有培養(yǎng)一大批高水平的芯片人才,才能真正解決“卡脖子”問題。
11月1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了增列“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位授予點高校名單,其中博士點高校18所、碩士點1所。讓人感到疑惑的是,高校資源位列全國第二的上海,只有上海交通大學入選(上海大學是唯一一所碩士學位授權點高校),復旦大學卻不在名單中。
“大樹成長營”了解到,早在2019年底,復旦大學就已自主設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得到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認可,于2020年就試點招收“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的一級學科博士生,是最早試點的高校。
2020年7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上確立,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成為一級學科。12月30日,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聯(lián)合發(fā)文,設立“交叉學科”門類,下面設兩個一級學科: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2021年11月12日,2020年“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學位授予點新增高校名單正式公布。
何謂“交叉學科”,顧名思義,就是需要多學科知識融合,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專業(yè)需要物理、電路、電子信息、計算機、材料、化學等很多方面的知識,還包括芯片設計和制造工藝,再到封裝、測試和系統(tǒng)應用的學科,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等應用學科為支撐的戰(zhàn)略性新興學科。
從這次公布的18所高校博士點名單來看,分布在9個省份,其中北京6所,分別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其次是江蘇,共有3所,分別是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浙江和陜西各2所,浙江為浙江大學和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陜西為西北工業(yè)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上海、廣東、湖北、四川和廈門各1所,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廈門大學。
從總體上看,包括此前自主設立博士點的復旦大學和1所碩士點高校,20所高校中,北京有6所,長三角地區(qū)共有8所,包括江蘇和上海各3所,浙江2所,粵港澳大灣區(qū)僅有華南理工大學入選,還有待加快發(fā)展。
近年來,芯片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目前,我國芯片行業(yè)人才缺口約30萬人,預計到2022年人才需求將達74萬人。2003年,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yǎng)基地成立,共有9所大學,包括清華、北大、復旦、西電、浙大,這5所大學是科技部撥款建設,還有四所大學是:東南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上海交大、華中科技大學。
2015年,國家又批準了9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入圍的高校和上述9單校差不多,只是把華中科技大學換成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后來又批準了19所大學,共有28所示范性微電子學院,這被視為國內集成電路方面最好的學校。
但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顯然還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據(jù)北京大學畢業(yè)生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北大2018年本科畢業(yè)生中微電子科學與工程人數(shù)僅為為33人,集成電路碩士為37人;清華大學微電子與納電子學系畢業(yè)生人數(shù)規(guī)模與北大類似,幾十所院校畢業(yè)的人才難以滿足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的人才需求,人才培養(yǎng)總量并不樂觀。
以上海為例,把集成電路、生物醫(yī)藥、人工智能作為三大先導產業(yè),其中集成電路人才的需求位列第一位。不過,隨著“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被列為一級學科,20所高校設立博士點和碩士點,將大大推動高校對芯片人才的培養(yǎng)。
#媒體人周刊##集成電路##卡脖子##上海爆料##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