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郭肖】法國奢侈品牌Dior被質疑文化挪用中國馬面裙一事仍在發(fā)酵,當地時間23日,一群中國留學生在巴黎迪奧旗艦店附近集體抗議,為中國傳統文化發(fā)聲引發(fā)好評。
今天,抗議活動的三位發(fā)起人蘭若若、大任、劉同學向觀察者網講述了當日活動的更多細節(jié):一位參加過漢服活動且穿過馬面裙的法國人正好路過現場,聽聞活動介紹后,對留學生們的行動表示理解;留學生們原本期望能有20人參與活動,結果當天現場參與人數達到了80到100人。
談及對Dior的看法,劉同學認為,“文化借鑒肯定我們是支持的,好的東西我們當然愿意拿出來分享,但是文化挪用是絕對不可以的。你今天挪用我們的文化,尤其是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更大,如果我們不發(fā)聲,那以后可能不會再有人知道,這原來是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留學生合影,攝影者TC(活動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劉同學是本次抗議活動主要發(fā)起人,她介紹,自己平時也會關注國內社交媒體、了解新聞動態(tài),看到網友發(fā)布迪奧半身裙和中國馬面裙的對比圖后,她和蘭若若去法國官網查看了這條裙子的官方介紹圖,發(fā)現的確和馬面裙相似后非常氣憤,“我們平時寫一篇論文,引用別人的文獻也要清清楚楚標注,一個大的品牌竟然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注意到Dior從中國內地官網下架了那款裙子后,幾個人又去Dior其他地區(qū)的官網查找,發(fā)現裙子仍在出售,“(下架)說明Dior就是很心虛,但是又不愿意承認這個事,我們覺得不能坐以待斃。Dior唬住了我們內地的網友,大家不知道他在國際上是怎么做的,但是我們清楚,所以我們覺得我們應該在國際上發(fā)聲?!?/p>
大任的研究生專業(yè)是商科,正在學習語言預科,他回憶道,學習過程中有一次教授讓他查資料,查詢之后他直接用了,結果老師非常生氣,并特意強調一定要注重知識產權問題,這也是他參與本次抗議活動的原因之一,“我就覺得既然大家說注重知識產權,那Dior為什么就不注重?”
三個人一開始在小紅書發(fā)起了活動,希望能夠借此機會發(fā)動一些在巴黎的留學生,一開始他們對活動沒抱太多期望,因此向巴黎警察署僅申請了20人的請愿名額,結果沒想到,活動一下子吸引了不少關注,當時,由于擔心現場混亂,不好管理,于是他們僅將請愿名額增至50人。
法國留學生們制作的馬面裙科普帖
當地時間上周六(23日),在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留學生們身著漢服、舉著抗議標語,步行了500米左右后來到了集會地點。
留學生們穿的大都是自己的服裝,團隊里一位“手作娘”自己制作了衣服;當地的漢服社也提供了一些幫助。蘭若若介紹,她和大任、劉同學也是去年才在另一場漢服活動中認識的,3人都是資深漢服愛好者、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各擁有10余套漢服,且都參加了當地的漢服社。
標語解釋:
C’ESTLATENUETRADITIONNELLECHINOISE(這是中國傳統服飾)
DIORPLAGIELACONCEPTION(迪奧抄襲了設計)
STOPAPPROPRIATIONCULTURELLE(停止文化挪用)
支持者中不乏一些法國人的面孔。劉同學透露,讓她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有個法國女生突然跑向他們,讓她十分震驚,了解情況后才發(fā)現,“女生以前正好參加過漢服活動,她說當時還是我?guī)退页隽艘惶遵R面裙給她試穿幫她拍照,她還拿出了當時的照片,說自己很喜歡那套衣服。等我再給她解釋了一下我們的活動后,她說自己很喜歡中國文化,也對我們這次行動表示理解,認為Dior的確不尊重中國文化?!?/p>
此外,活動開始前,由于第一次參加請愿活動不熟悉當地的規(guī)定,他們去問了法國朋友,聽完請愿理由后對方表示非常理解,并耐心指導他們應當先去跟警署去報備一下;準備標語、傳單時,一些法國同學還幫助他們修改了語句,告訴他們怎樣的表達方式更容易得到當地人理解;活動期間,一些路人聽完他們的請愿內容后,還幫助他們跟其他的路人去解釋。
當地人在聽留學生講請愿內容,@蕪嗉拍攝
抗議活動從下午4點持續(xù)到了8點,共4個小時,由于陸陸續(xù)續(xù)有人到場在旁邊支持,當日,共80到100人參與了活動。
昨天,該活動在微博上也收獲無數好評,網友紛紛為留學生們的勇敢點贊,隨后,蘭若若在個人微博動容寫道,“得到肯定了,破防了。”
在受訪過程中,3個人還分享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一些看法。
蘭若若在法國主修歐洲藝術史,她介紹,由于絲綢之路的影響,她在課堂上也會學到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內容,有一天,她突然聽到法語老師用中文說了“鄭和下西洋”5個字,一開始她還愣了一下,抬頭一看,果然PPT上面是鄭和下西洋的路線圖,這讓她覺得十分自豪;由于是藝術類專業(yè),她也經常穿著中國的傳統服飾就去上課了,“同學和老師也會覺得很漂亮,我覺得這算是文化自信吧?!?/p>
劉同學身邊最大的中國文化愛好者是她的房東太太,“她曾來過中國3次,有一次跟我說,中國的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有很多東西都是他了解不完的,而且她家里會掛一些中國的飾物”,劉同學給房東太太送了一幅自己寫的書法,是一首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古詩《詠柳》,對方非常喜歡,后來還直接把書法裱了起來,這讓她十分感動。大任提及,自己有一位老師特別喜歡中國文化,經常問中國留學生關于中國句法的問題。
雖然,身處不同學校、不同專業(yè),他們每個人都能深深感受到身邊有很多人喜歡中國文化,但幾名留學生也坦言,當地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還不夠,幾年前,他們穿著漢服出去,很多人以為他們是日本人或者韓國人,“因為日本的漫畫什么在這邊真的非常流行”。
如今,情況有了一定的好轉,“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當地華人或者留學生每年有很多活動,現在大家出去已經有很多法國人可以認出這是漢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了,這一點其實我們還是挺感動的。我們也希望為傳播中國文化發(fā)一點光盡一點力。”
今年5月底,漢服愛好者們相聚巴黎玫瑰園向路人介紹中國文化
采訪最后,劉同學再次談到了本次Dior一事,“文化借鑒肯定我們是支持的,好的東西我們當然愿意拿出來分享,但是文化挪用是絕對不可以的。我覺得這不是法律或道德的問題,人類社會本來就是先有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之后才產生了法律,現在,大品牌不能因為這個裙形在你這里很常見,你就是對的。你今天挪用我們的文化,也沒有告訴別人,尤其是你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更大,不知道的人真覺得這就是你的原創(chuàng)的東西。如果我們不發(fā)聲,那以后可能不會再有人知道,這原來是屬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文化挪用?文化欣賞?
事實上,近幾年,文化挪用的案例并不罕見。在各類爭議事件中,文化挪用的主角往往是國際奢侈品大牌或者國際知名人士,而被挪用的往往是在宣傳上處于弱勢的文化群體。也因此,當談及文化挪用這個概念時,大家往往默認了一個特定語境,即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侵占。
談起文化挪用(culturalappropriation),西方媒體往往會同時談到另外一個詞——文化欣賞(culturalappreciation),兩個詞在英語拼寫中非常相似。
在文化大熔爐的美國,媒體們也往往對文化挪用表現出高度“寬容”的態(tài)度。2019年,紐約時報曾發(fā)文談到,時尚行業(yè)多次因“剽竊”其他文化傳統遭到質疑一事,但文章作者隨即將文化挪用與文化融合劃上等號,稱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種文化到另一種文化的實踐叫做融合,沒有融合,人類社會不可能取得進步。文章還“告誡”大家,縮在自己的文化里,只會變得更膚淺。
紐約時報報道
美媒商業(yè)內幕網站也曾對比文化挪用和文化欣賞,給出的定義是:如果你學習、探索、理解了其他文化,然后以一種你長期發(fā)展起來的風格去展示它,那就是欣賞;如果你喜歡一種文化中的衣服、發(fā)型、飾物,但是保存了對那里的人的偏見,就是挪用。然而,如果品牌不承認,文化挪用就不存在嗎?
在Dior事件中,中國網友從來不是拒絕融合、拒絕文化欣賞,而是對Dior的敷衍態(tài)度不滿。此事引發(fā)關注后,Dior官方也只是將爭議半身裙從中國內地的官網上下架了,且未做出任何回應,裙子在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qū)的官網上仍舊存在,簡介均是“中長半身裙采用Dior造型的經典設計,并以優(yōu)雅時尚的風格重新演繹?!?/p>
據BBC報道,知名策展人塔姆欣·布蘭切特曾分析指出,文化挪用,這種把全世界的文化歷史作為靈感的“喜鵲心態(tài)”從社交媒體發(fā)展起來以后加速了,以前,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可能會帶著認真和虔誠去研究一件衣服或某個元素的歷史與傳統,但現在,他們都是從都是從圖像庫、素材庫查找,根本不考慮它們的文化意義。因此,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竊取一個裝飾圖案、主題或者一種工藝,而“拿來主義”的下一階段就是,它們進入了大規(guī)模生產、或者各類T臺上,而對于這些物品的發(fā)源地區(qū),它們從不提及。(觀察者網注:在西方文化中,喜鵲讓人們聯想到“偷竊”、“厄運”,喜鵲心態(tài)也指拿來主義心態(tài)。)
與之對應的是,谷歌趨勢(googletrends)里,文化挪用一詞在2010年以后頻頻成為熱門話題。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香文化專委會專家委員孟暉告訴觀察者網,在她看來,文化挪用和文化欣賞這兩個概念本身就是陷阱,是西方人事先給自己設了道德制高點。預設的前提是,只要西方的當事人單方面宣布,他的行為只涉及文化,那么你就不能分析和質疑他行為里任何非文化性的內容和成分,更不能分析他行為里非文化性的動機和心理。
像文化欣賞這個概念,用了“欣賞”這一概念,那么就是一種高級的審美活動,是用肯定的態(tài)度去欣賞某國文化的某項美好的東西。在這樣一個虛偽的概念下,西方人就可以為所欲為,比如找個非常丑的模特,做很低級的動作和行為,但給她或他穿上某個第三世界國家的民族服裝,放在似乎是那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環(huán)境里。那么一旦那個國家的人們起來質疑,西方人就說,我們在搞文化欣賞,你們指責這里面的非文化因素,那是你們用落后和狹隘的民族主義玷污人類崇高的精神活動,玷污人性的善意。
文化挪用的概念更復雜一點,但同樣是因為用了“文化”的概念,就強迫人們只能在“文化”的狹隘范疇里施展討論,如果你指出一個具體的文化挪用行為里的非文化動機,那當事人又贏了,“而且我們中國人大多沒有意識到,西方人為中國量身打造的一整套的唯心史觀中,有很重要的一條,那就是中國人自古富有和先進,但是永遠不肯讓中國擁有的文明成果出長城,拒絕和人類分享中國的文明成果。這在世界上是各國人廣泛相信的一條說法,那么,我們中國人一旦討論西方人的文化挪用問題,就很容易陷入困境?!?/p>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